[臨床藥學] 類固醇在shock治療的角色

Posted: 30 八月, 2014 by 金金金 in Clinical Pharmacy

2014-8-30

上禮拜組內導讀 SOAP結束後,被實習生問到為什麼休克(shock)的病患會用到類固醇,嗯… 我們都知道類固醇是壓力賀爾蒙,能提高血壓、血糖,還有著"美國仙丹"的抗發炎效果,但真正的原理為何,真的是個好問題,今天來好好回答一下。

在20世紀的時候,研究員就發現 cortisol(皮質醇, 俗稱類固醇)和腎上腺(adrenal glands)在嚴重疾病(critical illness)有著重要的角色,其中在 shock病患,可能可以改善當下狀況不佳的血液動力學狀態(hemodynamic parameters),可能的機轉有:

1. 類固醇可以作用在礦皮質素受體(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)引起鈉、水滯留(sodium and water retention),把水流在血管裡,幫忙當下低血容積(hypovolemia)的問題。

2. 類固醇可以透過非基因效應(nongenomic effects)增加血管對 alpha 作用劑的敏感性,進而增加全身血管阻力(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)和平均動脈壓(mean arterial pressure)。

3. 類固醇也可以透過基因效應(genomic effects),影響 NF-κB(nuclear factor kappa B)和 G-GRα(corticoid-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lpha),進而增加對兒茶酚胺(catecholamines)反應。

4. 重症的病患其組織和平滑肌會產生許多發炎介質(infammatory mediators),引起血管擴張、血管通透性增加,最終導致血壓又更下降的惡性循環,類固醇則可以抑制這些物質的釋放,進而增加毛細血管的密度(capillary density),改善組織和器官灌流(tissue, organs perfusion)。

5. 一些重症(critical illness)如頭部損傷、出血、栓塞、感染等可能導致病患產生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(adrenal insufficiency),此時需要給予補充適量生理機能所需的類固醇。

http://www.annalsofintensivecare.com/content/1/1/7

等等理論,應用到實證結果會是如何呢?在一篇2009年發表在 JAMA收納17篇 RCT的統合性分析,共2138位嚴重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的病患,使用類固醇可以降低28天死亡率(RR, 0.84; 95%CI, 0.71-1.00; P=0.05),但在另外兩篇統合性分析,一篇收納6篇較高品質的RCT,共1876位敗血性休克的病患,使用類固醇並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(RR, 1.00; 95% CI, 0.84-1.18),另一篇較新的回顧也是收納6篇較高品質的研究,結論也是沒有發現明顯的好處。

http://jama.jamanetwork.com/article.aspx?articleid=184029

http://cid.oxfordjournals.org/content/49/1/93.long

在這些衝突、有爭議的證據下,目前最新2012年的敗血症治療指引的建議為:不建議例行性的給予類固醇,除非病患在適當的體液補充(fluid resuscitation)和升壓劑(vasopressor)的使用下,還未能恢復穩定血液動力學(hemodynamic stability)。建議的劑量為 Hydrocortisone IV 200 mg/day [grade 2C, low evidence + weak recommendation]

http://www.survivingsepsis.org/guidelines/Pages/default.aspx

圖片來源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eroid_hormone

發表留言